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6篇
  免费   236篇
  国内免费   198篇
测绘学   598篇
大气科学   225篇
地球物理   311篇
地质学   460篇
海洋学   119篇
天文学   94篇
综合类   128篇
自然地理   14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67篇
  2020年   55篇
  2019年   72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96篇
  2016年   95篇
  2015年   97篇
  2014年   105篇
  2013年   122篇
  2012年   102篇
  2011年   89篇
  2010年   67篇
  2009年   94篇
  2008年   102篇
  2007年   99篇
  2006年   103篇
  2005年   91篇
  2004年   77篇
  2003年   73篇
  2002年   56篇
  2001年   49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38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Abstract

Given the linkages between natural resources and social conflicts, evidence increasingly shows that successful natural resource management requires conflict mitigation and prevention. However, there may be a gap in practice between knowing what processes and tools need to be used to manage conservation conflicts and how to actually implement them. We present learning from a practice-based case study of conflict management in the Amarakaeri Communal Reserve in the Peruvian Amazon that aimed to develop natural resource governance institutions and build stakeholder capacity, including of indigenous groups, to navigate existing conflict resolution mechanisms. Through applying good practices in conservation conflict management and collaborative governance, we generated important lessons on the practical considerations involved in collaborative conservation. These lessons, while specific to our case, could be applied to a variety of protected areas facing complex social-ecological systems dynamics and wicked problems.  相似文献   
12.
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技术的遥感分类方法,它能有效解决中分辨率影像在分类过程中出现的像元混分问题。研究选用2016年5月12日武汉市Landsat 7 ETM+遥感影像,基于GoogleNet模型中的Inception V3网络结构,借助迁移学习方法,构建出遥感分类模型,实现了对武汉市主城区4类典型地物(不透水层、植被、水体和其他用地)的自动分类提取,并将分类结果与传统最大似然分类(ML)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表明:基于深度学习方法的遥感影像总体分类精度高达88.33%,Kappa系数为0.834 2,明显优于传统ML方法总体分类精度83%和Kappa系数0.755 0,而且有效抑制了地物在分类过程中出现的像元混分现象。  相似文献   
13.
陈辉  张卡  宿东  王蓬勃 《测绘通报》2019,(9):34-37,72
针对现有利用阴影长度法提取建筑物高度时存在的阴影间相互遮挡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建筑物侧面轮廓线进行建筑物高度估算的新方法。首先,利用RPC模型计算建筑物像点位移的方向与卫星成像角度,再将遥感影像进行旋转,使建筑物像点位移沿水平方向;然后,利用Canny算法进行轮廓检测,并构建一定长度的矩形形态学结构元素,对轮廓图像进行形态学开运算,以提取侧面轮廓线,再利用Hough变换与建筑物角点约束,对所提取的轮廓线进一步筛选;最后,根据卫星侧视成像时建筑物高度与像点位移的几何关系进行建筑物的高度估算。利用实际的高分辨率卫星影像对本文方法进行了验证,并与阴影法估算建筑物高度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证明,利用建筑物侧面轮廓线进行建筑物高度估算平均误差可以达到0.7 m,且实际精度优于使用阴影法进行建筑物高度估算。  相似文献   
14.
环境水样中农药污染分析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随着农业集约化和城市化的推进,世界上大量水环境中农药残留量已超过规定的限值,水环境中农药污染问题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农药生产国和使用国,中国水环境中农药残留量远高于其他发达国家,已有研究表明在我国七个典型流域(长江、太湖、黄河、松花江、黑龙江、大运河和东江)中检测到19种农药,平均浓度范围为0.02~332.75ng/L。农药及其转化产物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具有潜在威胁,水环境中农药残留的研究是水质评估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而靶向筛查难以检测未知农药及其转化产物。因此,环境中农药残留及其转化产物的非靶向筛查亟需完善。本文依据农药组分非靶向筛查的分析流程,对近五年水质样品中农药残留靶向及非靶向筛查方法进行综述,梳理了近年来国内外食品与水环境中农药残留限量的相关法律法规,对水环境中农药残留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概述;总结了液液萃取(LLE)、固相萃取(SPE)、固相微萃取(SPME)等样品前处理方法的特点,在这些方法中,固相萃取是农药非靶向筛查的主要前处理方法,具有良好应用前景。本文还探讨了分析仪器从色谱检测到色谱-质谱联用的发展趋势,多种高分辨率质谱的产生为农药非靶向筛查提供了多层次的分析需求;同时通过总结近年来农药筛查确证相关的指导标准、质谱数据库与多种鉴定方法,指出水环境中农药污染分析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董美莹  陈锋  冀春晓 《气象》2019,45(5):593-605
为改进高分辨率区域数值天气预报模式雨带模拟偏差,利用WRF模式探讨了不同要素及其组合谱逼近方法对2015年浙江典型梅雨天气预报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单要素逼近对梅雨模拟效果影响差异明显,风场逼近对模拟结果改进较大,高度场逼近对结果略有改善,而温度场逼近主要表现为负效应;风场组合了其他要素的逼近效果与单要素类似,故将水平风场谱逼近确定为最优方案。(2)最优方案对梅雨期间形势场各要素改进程度的排序为纬向风、经向风、相对湿度、温度场和高度场;三个特征层850、500、200 hPa各要素平均的均方根误差(相关系数)分别降低了(增加了)24. 1%(13.6%)、22.7%(21.7%)和13.0%(12.2%);且改进幅度随预报时效的延长而增加,这主要与区域模式内部大尺度系统的误差随积分时间增长有关。(3)典型个例分析显示,最优方案在较好订正低层风场及切变线动力条件的基础上,经过数值模式各物理过程的协同积分也修正了高湿区等关键热力因子,最终改进了高分辨率区域模式的梅雨模拟。  相似文献   
16.
利用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中尺度WRF模式模拟热带气旋生成,网格分辨率从9 km增加到3 km,3 km网格中积云参数化方案不起作用,依靠微物理方案来模拟对流尺度系统特征,模式中热带气旋的生成过程变得迟缓。当低压扰动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再加入3 km网格,生成过程有加快趋势。本研究针对该现象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只用微物理方案使低层(950~700 hPa)风速的垂直切变减小,不利于对流发展;切变减小主要是由于动量垂直输送项的差异所致。在加入细网格的6 h内,低层对流尺度(减去区域平均)的动量垂直输送量平均增加了一倍,某些时刻达到了5倍以上;动量混合增加是由于微物理方案模拟的垂直速度增加所致。此外,只用微物理方案导致对流有效位能迅速被消耗。低层垂直切变和对流有效位能的减小都不利于对流发展,从而导致热带气旋生成发展过程迟缓。本研究表明,目前WRF中的微物理方案在模拟热带气旋生成过程中的对流发展时仍然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17.
基于中尺度数值模式WRF,选取新疆两次强降水过程,设计3个试验方案,其中试验1为控制试验,试验2提高分辨率,试验3提高分辨率并调整物理参数化方案,初步评估不同分辨率和参数化方案对新疆区域2m温度、10m风速、降水预报的影响。结果表明:(1)提高分辨率对2m温度、10m风速模拟精度均有提高,2m温度预报精度提高约0.5℃,降低了日间温度模拟冷偏差;10m风速预报精度提高约0.5m/s,降低了风速模拟正偏差;但提高分辨率后,模式出现虚假降水预报的情况。(2)提高分辨率并调整物理参数化方案后,2m温度模拟误差略有减小,模拟偏差减小约0.2℃;10m风速模拟误差增大约0.5m/s,模拟偏差增大超过0.5m/s;对降水落区、量级的模拟精度显著提高,减小了降水中心的模拟强度,对虚假降水预报有一定修正。  相似文献   
18.
This study presents a detailed reconstruction of the sedimentary effects of Holocene sea‐level rise on a modern coastal barrier system. Increasing concern over the evolution of coastal barrier systems due to future accelerated rates of sea‐level rise calls for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coastal barrier response to sea‐level changes. The complex evolution and sequence stratigraphic framework of the investigated coastal barrier system is reconstructed using facies analysis, high‐resolution optically stimulated luminescence and radiocarbon dating. During the formation of the coastal barrier system starting 8 to 7 ka rapid relative sea‐level rise outpaced sediment accumulation. Not before rates of relative sea‐level rise had decreased to ca 2 mm yr?1 did sediment accumulation outpace sea‐level rise. From ca 5·5 ka, rates of regionally averaged sediment accumulation increased to 4·3 mm yr?1 and the back‐barrier basin was filled in. This increase in sediment accumulation resulted from retreat of the barrier island and probably also due to formation of a tidal inlet close to the study area. Continued transgression and shoreface retreat created a distinct hiatus and wave ravinement surface in the seaward part of the coastal barrier system before the barrier shoreline stabilized between 5·0 ka and 4·5 ka. Back‐barrier shoreline erosion due to sediment starvation in the back‐barrier basin was pronounced from 4·5 to 2·5 ka but, in the last 2·5 kyr, barrier sedimentation has kept up with and outpaced sea‐level. In the last 0·4 kyr the coastal barrier system has been prograding episodically. Sediment accumulation shows considerable variation, with periods of rapid sediment deposition and periods of non‐deposition or erosion resulting in a highly punctuated sediment record. The study demonstrates how core‐based facies interpretations supported by a high‐resolution chronology and a well‐documented sea‐level history allow identification of depositional environments, erosion surfaces and hiatuses within a very homogeneous stratigraphy, and allow a detailed temporal reconstruction of a coastal barrier system in relation to sea‐level rise and sediment supply.  相似文献   
19.
基于NCEP 1°×1°再分析资料GDAS和NCEP2.5°×2.5°再分析资料GBL,利用美国NOAA 空气资源实验室ARL研发的一种用于计算和分析大气污染物输送、扩散轨迹的混合单粒子拉格朗日综合轨迹模式HYSPLIT,对2010年3月12日12时和田站距地100 m高度空气质点的3 d前向轨迹进行了模拟,分析了轨迹计算中的积分误差和分辨率误差.此次轨迹模拟试验中,积分误差对轨迹计算误差的贡献很小.随着积分时间的延长,积分误差略有增大.积分误差并未随着驱动数据分辨率的提高而减小.分辨率误差在积分的各个时刻并不相同,它与地形高度与天气系统有关.在轨迹模式中,轨迹计算基于风速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线性插值,轨迹模拟的不确定性也与插值有关.使用不同分辨率的驱动数据对轨迹计算结果影响显著,分辨率误差对轨迹计算误差的贡献远大于积分过程中截断近似等带来的积分误差.  相似文献   
20.
潘旸  沈艳  宇婧婧  熊安元 《气象学报》2015,73(1):177-186
为了探讨一种适用于区域性的地面、雷达、卫星等多源降水资料融合的方法,一种曾用于高分辨雷达、卫星土壤湿度产品反演的贝叶斯融合(Bayesian Merging)方法被尝试应用于江淮地区1 h-0.05°×0.05°经纬度高分辨率的雷达估测降水、卫星反演降水与地面站点观测降水3种资料的融合。在应用该方法时,通过2009年8月样本统计分别估计卫星和雷达反演降水的误差关系,通过曲线拟合建立误差方程,并以卫星资料作为背景场,但在融合时将雷达估测降水作为新的观测信息与地面观测降水同时引入。融合试验检验结果表明:贝叶斯融合方法能够有效实现雷达、地面、卫星3种不同来源资料的融合,该方法生成的多源融合产品的精度均优于任何单一来源的降水产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